因為愛上北海道的緣故,最近幾年我到北海道騎車旅行的次數,多到自己有點快要數不清了,剛開始到北海道騎車,騎的是碳纖維公路車。碳纖維公路車騎起來十分舒適,輪行(包裝後帶上火車)時因為重量輕,背著攜車袋行動也十分輕鬆,但車子的價格較貴,機場託運的時候總是提心吊膽,萬一摔到、撞到,碳纖維車身斷裂,車子沒辦法騎,旅途也就完全泡湯了。

IMAG1774.jpg

IMAG2046.jpg

    因為這樣的顧慮,第二年起我再去北海道的時候,就改騎鋼管公路車了。鋼管車比較粗壯耐用,萬一被摔或不小心撞到變形,敲一敲以後也勉強可以繼續騎行,雖然車子的重量多了一點點,但路感比較Q彈,長途騎行也比較不容易疲勞,所以也算不錯的選擇。

1501327917836.jpg

 

1501327938743.jpg

    剛開始到北海道騎車的時候,因為騎行距離不長,而且沿途都是住在民宿或旅館,屬於輕旅行性質,騎公路車就游刃有餘了,所以只在行李的攜帶方式上做變化,例如從開始的小背包、車尾袋,到後來的迷你馬鞍袋。

    2018年夏天,我第一次挑戰北海道一周,預計要騎22天,總距離超過2500公里,一路上除了住民宿和旅館,也首次嘗試露營活動,因此攜帶的裝備與行李數量與重量均大幅增加,一般的公路車無法擔當重任。

    為此,我特地上網做了不少功課,發現除了一般公路車之外,還有旅行公路車這個選項。

    旅行公路車可以安裝前後貨架,載重能力強,後下叉長度較長,長途騎行穩定性與舒適度較高,又可以達到和公路車差不多的速度,覺得甚為動心,於是火速添購一部,做為我北海道一周的得力助手。

IMG_1588.jpg

    因為北海道一周必須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,對車子的騎行速度有一定的要求,我擔心一般旅行公路車配備的26吋輪組行車速度太慢,買車時特地換裝700C的公路車碳纖維輪組,再配上寬度28的光頭公路車胎,就這樣信心滿滿的出發了。

    雖然後來北海道一周的任務順利完成了,但20幾天下來的實際測試結果顯示:700C的輪組加上寬度28的公路車胎,雖然穩定度與舒適度都不錯,速度也容易維持。但美中不足的是,因為騎行的距離實在太長,路況變化多端,光頭公路車胎的胎壁較薄,曾經發生內胎、外胎同時被碎石割破。因為我沒有帶備用的外胎,行程差點被耽誤,還好有當地日本人出面搭救才得以解圍。

    此外,在台灣我們通常只在晴天騎車,但是環北海道時為了趕進度,每天騎行都是晴雨無阻,碰到下雨天,光頭公路車胎抓地力驟然下降,天雨路滑,常常險象環生。

IMG_1663.jpg

IMG_1636.jpg

 

所以行程結束回到台灣之後,我立刻把原來的光頭公路車胎淘汰了,換成同規格的有胎紋外胎(如照片所示)。更換之後,我騎著我的旅行車去了一趟環島,測試一下新輪胎好不好用。結果發現抓地力確實有所改善,但也變得比較重拖,爬坡力和行車速度都打了一點小折扣,不過這是必要的代價,倒也可以接受。

IMG_3407.JPG

    俗云:什麼時候玩什麼鳥,到北海道騎車的時候也是一樣的,應該看狀況選擇合適的車種。

    總結來說:如果是一週左右的輕旅行,又不露營,那麼一般公路車綽綽有餘,輪胎也沒有太大的講究,就一般的光頭胎就行了。除非行程中有頻繁的輪行需求,否則建議優先選擇鋼管公路車。

    若是長時間、長距離的單車旅行,而且一路上有露營的打算,那麼旅行車就是不二的最佳選擇了。騎旅行車除非特別講究速度,否則26吋輪組其實就綽綽有餘了。

    除了車種與輪組的挑選之外,輪胎也最好特別挑過,不管是騎哪一種腳踏車,輪胎最好換裝有胎紋的,胎寬也儘量選擇25以上的,比較不容易爆胎。

    北海道幅員廣大,單車店不容易找,而且大部份的單車店都只修理通勤車和菜籃車,對700c公路車通常沒有辦法處理,萬一你的外胎破了,又沒有帶備用品,麻煩就大了。

以上是我個人的北海道單車進化史,小小心得,希望對即將到北海道騎車的您有所幫助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omas 的頭像
    Tomas

    北海道單車遍路

    Tom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